濒临破产,凭借两台极飞P30植保无人机,他实现逆风翻盘

   2019-09-25 3110

导语:凭借两台极飞P30植保无人机,小镇青年王红雨走出棉花加工厂濒临破产的困境,顺利走上飞防植保之路,实现人生逆风翻盘。

金秋时节,新疆天山南北上千万亩的棉花,如雪绽放,静待丰收。这在以往每年都会吸引几十万的农工队伍前来采摘,形成蔚为壮观的“棉工流”。过去的热闹场景,王红雨都还记得。

采棉工的大量涌入,保证了新疆棉花的顺利采收,也一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般采棉工吃住都在地里,很少有花钱的地方,但是等采完棉花赚到了钱,他们往往都会在当地买些土特产捎回家,还有很多采棉工将在地里捡拾的棉花拿到加工厂去加工成棉被带回家。这给在镇上做皮棉网套加工的王红雨带来了大量的生意,工厂要从当年10月一直忙碌到第二年的4月。如果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估计王红雨也不会踏上无人机植保这条路。

生意快做不下去了

84年的王红雨,初中都没读完就跑去东莞打工了,在工厂呆了四年,在媒人的介绍下认识了现在的老婆。老婆有一个姐姐,嫁在了新疆,新疆的姐夫(方言挑担)有1000多亩的棉花地,并跟他说新疆到处都是商机。2010年,在姐夫的劝说下,新婚不久的王红雨夫妇便一起来到了新疆博乐,开办了一家小棉纺织加工厂,依靠采棉工带来的生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2016年,王红雨发现来镇上的采棉工好像比前一年少了一大半,加工厂的生意也大不如从前。具体原因是,由于人工采棉成本逐年上涨,当地兵团和大部分棉花种植大户都开始使用机械来采棉,到2017年秋天的时候,来镇上采棉工的就更寥寥无几了,王红雨意识到靠家里的小工厂目前的效益是很难再维持一家子的日常开销了,他必须要做出改变,另谋出路。

机会来了

机械采棉方式的推广引起了连锁反应,首先发生改变的在采收环节,为了提高机械采棉的质量,在采棉前农户都会给棉花喷洒一种叫脱叶剂的药物,促使棉叶自然脱落、棉花集中吐絮。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使用拖拉机来喷洒,但是在喷洒过程中有的农户发现会挂掉以及轧坏许多棉花,每亩地的损失大约在6%-10%之间,很是心痛。而高精准、高效率的植保无人机的出现,恰好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许多种植大户,见无人机喷洒效果好,便开始主动购买植保无人机设备或服务,王红雨的姐夫姜云便是其中一位。

2018年4月的一天,姐夫姜云把王红雨叫到家,对他说:“我最近买了1架P30植保无人机,有3个免费无人机培训的名额,你要不要一起去学习学习?”

王红雨当时想反正也是闲着,免费去学习一下也是好的,于是便和姐夫一起去极飞学院新疆基地参加了培训,通过几天的学习和实训,王红雨和姐夫顺利通过了考核,拿到了植保无人机操作员证。

拿到植保无人机操作证的姐夫,其实并没有多少时间去田间打理,便把P30无人机和1000亩棉花交给了王红雨来管理。王红雨便以姐夫家的1000亩棉花地为试验,发现P30 植保无人机用来打蚜虫、除草、生长剂、杀菌剂效果也特别好,原来拖拉机进不去、打不透的地块也能打,而且还不伤苗轧苗,效果跟周围使用拖拉机打药的地块形成鲜明对比。邻里乡亲见了喷洒效果也纷纷叫王雨用无人机来帮忙打,王红雨便趁机推出打药业务,并迅速获得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作业量达到了2万多亩。大家都在惊叹他的作业成绩时,王红雨却说自己的作业效率其实并不算高,因为要保证作业效果、对农户负责、维持无人机作业的口碑,所以不敢飞得太快,对于每一块地都像自家的地一样去飞。

201909241652494699.jpg

自己买飞机做植保

高效、精准、高智能化的无人机作业,让王红雨看到了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大趋势和无限前景。

考虑再三,王雨决定自己去买一架P30 。2018年9月6日,王红雨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架P30植保无人机。凭借着前期积累的口碑和客户资源,在去年秋收起“翼”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王红雨单机作业量超过了12000亩,当月实现回本并略有盈利。

尝到甜头的王红雨,决定扩大规模,2019年6月,他又购置一架全新的P30植保人机,作业效率也随之翻倍,到2019年8月底,他这两架P30的累计作业量已超过6万亩,如果算上之前用姐夫的无人机作业的2万亩,个人战绩已超过8万亩,单日作业最高纪录达到1800多亩。

很多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王红雨淡淡说其实自己也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认真负责,让农户放心地把地交给自己,另外就是多备电池,他现在就是2架飞机带16块电池。

201909241652510575.jpg

为什么多备电池?王红雨算了一笔账:一块电池约3500元,多配4块成本多花14000元,多配8块就是28000元,但可以保证全天不间断作业,一天一架飞机可以多作业十个架次约120亩,2架就是240亩,按8元/亩计算,只需1-2个星期多配的电池成本就回来了,何乐不为!

依靠着2架P30植保无人机快速实现了翻身,但王红雨也并没有放弃自己原有的营生,他说:“一般等脱叶剂打完,无人机业务就开始闲了,但店里的纺织加工生意会开始忙起来,虽然不能跟之前相比,但好歹也是一项收入,总比闲着没事干好。”

对于未来,王红雨并没有详细的规划,但对于当前飞防市场存在的问题,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说“目前博乐的飞防市场比较混乱,很多杂牌飞机4块、3块每亩都在飞,而效果往往大打折扣,造成很多农户对无人机打药的不信任,宁愿用拖拉机打也不愿用无人机,市场很难进一步推广,但是只要大家一起坚守住底价,市场就不会乱,那些低价的杂牌飞机也将迟早被市场淘汰,植保无人机市场将更广阔。”

201909241652546989.jpg

据了解,目前博乐地区耕地面积达320多万亩,植保市场达1600万亩次(以棉花每年植保管理5次计算),一架植保无人机平均每年作业2万亩,则需要800架无人机才能满足当地植保需求,而目前博乐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不超过200架,市场远未饱和。而且随着国家农业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支持,预计今年年底,新疆地区也将全面推广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将大大降低用户购机成本,有利于植保无人机的进一步普及。届时,将会更多像王红雨这样新农人,推动新疆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同时也帮助更多新农人实现振兴乡村、共同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80后郑翔抢滩智慧农业,借力“农用无人机”为农户插上翅膀

上一篇:

9月25日-10月2日 贵州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这些地方不能飞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