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从业必备文件:CCAR-92 空域分类方法 国务院条例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无人机运动进校园,培育青少年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9月21日,2024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无人机项目)云南省选拔赛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开幕。
黄兴能 摄
该项竞赛活动是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赛事中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类专业赛事,大赛项目对标全国总决赛,是一场集科普性、教育性、趣味性、挑战性、专业性于一体的盛会。活动由云南省模型运动协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主办,呈贡区教育体育局、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承办,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云南鹰卫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北京中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赛事吸引了来自昆明、文山、临沧等12个州市的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学校、俱乐部组成的77支代表队参加。423名小选手同台竞技,将在多轴无人机竞速、多轴无人机障碍飞行、多轴无人机足球等8个赛项中展开角逐。
在竞赛中追逐梦想
据介绍,无人机运动以航空模型为载体,综合了数学、物理、结构、机械、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注重对青少年动手、创造、观察、归纳等能力的多元培养,帮助青少年加强学科知识理解,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学习兴趣,引导青少年将课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国家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黄兴能 摄
每一台无人机的起飞,都考验着孩子们对无人机技术的掌握水平。GPS、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蓝牙、Wi-Fi、云台、遥控……参赛小选手们在操作无人机的过程中不断训练思维。首个竞赛日进行的是无人机竞速赛、无人机障碍飞行和无人机足球赛等5个竞赛项目,参赛选手通过操控使得无人机在空中进行一系列竞速、穿越、翻转,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引得在场观众惊叹不已、拍案称绝。
据介绍,本次比赛所有项目(不包含无人机科普知识竞赛)成绩前三名颁发金、银、铜奖牌,前六名颁发体育比赛证书。根据体育总局的要求,选拔取得优秀成绩的参赛队员将参加2024年第二十四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无人机项目)总决赛。
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作为本次比赛的承办方,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在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据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静琳介绍,学校以“爱国乐学奉献”的办学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在开设的课外活动课、学生校本选修课、高中通用技术实验课等多种形式中不断摸索,通过丰富科技创新类课程、强化专家指导,建设一体化科技校本课程,逐步提升学生科技教育的效果。
该校采用了一体化教育模式,从幼儿园到高中提供连续性的跨学科融合课程,旨在从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并持续深化其科学素养。学校不仅注重传统科学科目的教学,还将科技元素融入其他学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此外,学校利用省博物馆等外部资源,组织实地考察与专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开设几何机器人、无人机航模等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教育,学校定期举办科技节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以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学校还建设了智慧小农场,构建了“生态+”课程体系,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及农业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劳动技能和综合品质。这种全面而系统的科教融合策略,有效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帮扶促进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无人机项目)云南省选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赛事展示和检验了云南省青少年无人机竞技水平,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无人机运动的热爱和激情,既是一次无人机运动实战交流、经验分享的绝佳平台,也是实现多元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加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师范大学及其教育基金会扎根于云岭大地,秉承着西南联大的优秀传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做了诸多探索与实践。
2023年至2024年间,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已携手云南省模型运动协会连续主办两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无人机项目)云南省选拔赛;联合相关机构,在梁河民族中学、鹤阳初级中学等对口帮扶学校内举办了以“追星逐日向未来——风云卫星和空间天气”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在今年的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携手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以及国家天文台云南师范大学天文科普基地等多个单位,在瑞丽市第四小学及瑞丽新凯通酒店举办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科普进校园活动……
黄兴能 摄
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项目和活动,该基金会不仅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还为云南省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师生带来了前沿的科技视野。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间教育资源差距,更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了县域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