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学升曾经是一家家电企业的技术骨干,年薪50万,如今,他是潜山市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潜山市无人机植保服务的领头人。两年多来,他先后培养了近200名无人机飞手,为潜山市科技植保充实人才力量,他也完成了高级白领到职业农民的身份转换。
“注意一点,别飞太远,航向要直。”“小心脚底下,注意安全。”……8月16日晚上6点多,在潜山市余井镇天圣村种粮大户程长青的稻田里,彭学升正在指导无人机飞手肖如强开展作业。每年6月到9月,是农作物植保的关键时节,如今,采用无人机植保的农户越来越多,凌晨4点就要开始工作,而彭学升则经常对飞手进行指导。
彭学升是潜山市一家植保公司的负责人,今年刚满36岁,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工程师,在浙江一家大型家电企业从事大型机械设备自动化软件编程。作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他曾前往非洲肯尼亚参与企业新厂的建设。“那时候国内的年薪在20万,国外达到50万。”
年薪50万的技术骨干,缘何来到潜山,成为一名职业农民?这还要从2016年一次农业展览会说起。
2016年初,彭学升在合肥参观了一场农业展览会,展会上,他被无人机的现代化所吸引,作为常年从事设备自动化编程的专业人士,彭学升认定无人机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刚刚辞职的他,便立即投入到新公司的准备中。
在彭学升看来,干,就要干出气势,干出规模。第一次便向无人机厂家打款80万,预订50台无人机。但他对农业不了解,最终在听取很多专家的建议后,尝试性地订购了5台。
信心满满,却被2016年夏天的雨水浇得透心凉。“到了植保期,雨水整整下了一个月,等雨停了,稻子都没了。”彭学升说。
此外,彭学升也没想到无人机的更新换代的速度那么快,最初购入的5台无人机中,有3台还没有拆封,就已经淘汰了。数万元的无人机成了一堆废铁,收废品的人连花10元钱回收都觉得贵了。
投入40多万,亏损27万,彭学升萌生了退意,可依然心有不甘。
“当时潜山也有无人机,但是不多,会操作的人就更少。我的专业让我有先天优势,而且我确信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彭学升说。
正在此时,政策的春风来了。“2017年和2018年,国家和潜山相继实行无人机补贴,到2019年,国家又大力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这些政策我都赶上了。”彭学升说。
如今,通过订单式服务,彭学升的服务农户达12000余户,服务面积达11万亩次,每年还能卖出30多台无人机。
随着潜山市选择无人机植保的农户越来越多,培养专业的无人机飞手则是当务之急。
“每台无人机上都有一红一绿两盏灯,这就是无人机的航向灯,左红右绿,通过航向灯判断航向,此外,飞行的速度、高度、间距都有讲究,才能保证植保效果。”彭学升说。
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让更多农民掌握无人机植保技术,彭学升作为潜山市第一个开展无人机植保服务的领头者,成为潜山市无人机操作教师,不断培养无人机操作者。据了解,彭学升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先后培养了120余名无人机从业人员,使其掌握了无人机植保技术。此外,40余人获得了无人机植保操作证书,8人拥有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驾驶员电子执照证书。
(记者 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