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员操控防疫机器人进行消杀作业。王鹏 摄
一架无人机从远处飞来,进入目标空域。8支长臂从机身四周伸展开来,喷射出团团水雾。顿时,药水味道弥漫在空中……
8月16日,一场野外宿营地大面积消杀防护演练在华北某地展开。目标区域数公里外的指挥所内,环境卫生消杀无人机的现场作业画面在屏幕上显现。空中悬停、低空盘旋、疾速飞行……无人机不一会儿就完成了环境卫生消杀处理。
“部队野外驻训前,我们都要对官兵宿营地进行环境卫生消杀,全面消除病虫媒介的传播。”现场指挥演练的中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杜志辉介绍说,由于区域广、面积大、任务艰巨,过去队员需要身着密不透气的专用防护服、头戴防毒面具、肩背手持液压喷雾器,兵分多路推进,几个作业回合下来,队员们往往汗流浃背。虽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却不高,平均每人每天只能完成6500平方米的消杀任务。去年,他们探索借助无人机新技术,根据战场需要改装具有喷洒消杀功能的无人机,喷洒效率比人工提高数十倍。
负责无人机操作管理的消毒及有害生物防治科副主任赵洪梅说,相对人工喷洒,无人机作业更加精细精准,有效减少了药物的浪费。无人机搭载成像雷达,不受环境光线及尘土等影响,在消杀作业中可有效识别复杂环境,实现自主绕障飞行。
地面上的防疫机器人也大显身手。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一台履带式防疫机器人,身背一只“大炮筒”,时而进出帐篷,时而驶入食堂,不停喷射出水雾,爬坡过坎如履平地,一个角落都不放过。通过远程控制,防疫机器人能够进入防疫车不能到达的区域进行作业,大大降低对人员的威胁。
借鉴应用先进技术,无人机、防疫机器人和防疫车“三位一体”环境消杀防护新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保障效率成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