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陆地和水上巡河存在盲区。比如,有些地方杂草丛生,或者有障碍物遮挡,人无法前往,就无法看到这些盲区的水质和排污情况,容易存在巡查“死角”。不过,我市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近来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对地观测技术手段对河湖进行动态监管,以科技提高河湖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河湖监管能力。
近日,由省第二测绘院承担的2018年长江经济带监测(湖南)项目通过验收,其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监测和水库围库监测成为该项目一大亮点。未来,我市8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将不用依靠人力去巡查,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就能定期监测到具体情况。
“通过卫星遥感监控,我们可以查看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排污口的分布情况,定期监测保护区内是否存在网箱养殖情况,分析近年来保护区内林草、建筑物等地表覆盖的构成变化情况等。”省第二测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保护区水域的卫星重访周期为5天左右,也就是说,想要高频监测的话,每5天就能监测一次保护区水域是否存在网箱养殖。
“项目监测成果可服务于我省河长办、水利、生态环境等行业主管单位,将为湖南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查和重点水库围库整治工作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上述负责人表示。
除了遥感卫星,我市还启用无人机巡河。在芦淞区,无人机每月巡河约2次,每次飞行10公里,主要对该区湘江、枫溪港、大京水库等14条区级“河长制”管理的河流(水库)开展日常巡查。
借助科技手段推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巡河新模式,让无人机担任“巡河员”,实时查看、传输河道保洁、河流水质、排污口等情况,巡查不再有盲区和死角。同时,可通过影像对比,结合同期水质监测数据,精准掌握区域内水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