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第九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之栾城杯“智领群蜂2024”国际无人蜂群技术大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隆重开幕。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宣布大赛开幕,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监事长赵国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卫锋,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王海峰院士、焦宗夏院士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特别邀请了来自多个中小学的127名热爱科学的青少年组成观摩团现场观赛。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致辞
林左鸣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无人蜂群技术大赛正是积极推动以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低空经济背景下,无人机将赋能各行各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并呼吁更多的创新团队关注智能无人蜂群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更大的技术进步。希望进一步凝聚行业学会、高等院校、地方政府、一流企业的优势力量,通过大赛打造无人蜂群领域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新生态和新范式。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监事长赵国宏致辞
赵国宏副监事长在致辞中强调了发展智能无人蜂群技术的重大意义,指出智能无人蜂群技术的发展运用需要产学研各界的深度融合,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到应用场景和产业应用构建完整的创新链条。希望通过大赛持续激励真正面向能力、面向应用的无人蜂群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卫锋致辞
吕卫锋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无人蜂群技术的科学价值、战略意义重大,产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刚刚闭幕的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无人系统技术的发展尤其需要多学科协作创新和卓越人才队伍的支撑。期待在“智领群蜂”的平台上,以赛促研、以赛促用、以赛育人,共同创造无人蜂群科技和产业领域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致辞
王博副校长在讲话中表示,无人蜂群作为融合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的前沿交叉领域,通过多个无人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智能决策和协同合作,涌现高级的群体智能,形成完成多样化复杂任务的能力。无人蜂群既是当前学术界的前沿领域,也是产业界的关注焦点,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视频致辞
刘大响院士通过视频的方式对大赛开幕表示祝贺,王海峰院士和焦宗夏院士现场随机抽取了比赛环境设置方案,以期充分考核无人蜂群应对未知复杂环境的综合能力。
石家庄市栾城区委副书记、装备制造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朝晖致辞
大赛支持方石家庄市栾城区委副书记杨朝晖表示,“智领群蜂”国际无人蜂群技术大赛已成为国际知名、极具品牌影响力的航空科技创新盛会。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力量,无人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石家庄市栾城区将无人机产业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内容重点培育,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将积极支持和承办大赛相关活动。
“智领群蜂”国际无人蜂群技术大赛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通过设置任务目标明确、极具挑战性且应用价值巨大的比赛任务,推动无人系统群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创新。大赛面向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搭建一个创新挑战平台,旨在鼓励研究人员着重面向无人蜂群,研究集群智能涌现机理与运行机制,完成既定群协同任务。各参赛队将围绕群智能协同自主搜索、精准跟踪辨识、协同联合行动等任务,通过智能算法的设计,进行群智能技术的挑战比拼,以期展现出超越个体能力的群智能力。
大赛采取“任务目标突破”的方式分阶段实施,大赛的第一代任务聚焦无人蜂群协同自主搜索求救人员。2023年5月在北航已成功举办了首届比赛,引发业界高度关注。首届比赛中,第一代任务尚未完全突破,着重考查的无人蜂群在面临动态复杂环境、多任务目标及存在干扰等情况时尚有诸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今年的比赛将继续挑战第一代任务,达成目标后启动第二代任务,旨在通过长期牵引,实现面向实际任务能力的长效创新循环。
本届大赛吸引了国内外无人机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的高度关注,共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海军航空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汉王科技有限公司、普宙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阿联酋哈里发大学等高校、院所和企业的56支参赛队正式报名,其中24支参赛队现场角逐大奖。累计1.2万人次的观众通过“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微信视频号观看开幕式和学术论坛直播。
与首届比赛相比,“智领群蜂2024”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大量高校依托多学科优势积极投入蜂群技术创新。具备多学科融合优势的一流高校正成为智能无人蜂群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有望培育出持久驱动发展甚至颠覆创新的成果。二是大赛加快国际化拓展吸引多国参赛团队关注报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