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从业必备文件:CCAR-92 空域分类方法 国务院条例
飞无人机必备三份资料点击获取!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广泛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助力发展宝鸡地区低空经济,有利于拓展新兴市场,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现就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合应用场景建设,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国内无人机发展现状。国内无人机产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00年到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由航模玩具向消费级、工业级民用无人机转变;2010年到2019年,工业级民用无人机快速发展;2019年底至今,无人机产业走向高速、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加32.2%,持无人机操控员执照19.4万人。
(二)本地无人机企业概况。根据协会走访调研情况,目前宝鸡地区专业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服务的企业有9家,有人机研发、生产、服务的企业有1家,在无人机和有人机行业领域里暂无领军企业。
(三)本地无人机行业发展。陕西省是航空工业大省,在省会西安航空资源的驱动下,宝鸡市低空飞行产业在全省处于行业内中等偏下水平。近几年宝鸡市无人机在国防、公安、消防、测绘、应急、电力、交通、环保、农林等行业应用发展迅速。
(四)低空经济产业链配套。宝鸡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一是涉及钢材、铝合金、钛合金等原材料,零部件组装等;二是包含无人机、航空器、装备保障与综合服务;三是需要有飞行审批、空域报备等;四是低空经济需要与各种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低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仍存在“小-少-难-散”挑战:“小”是整体产业规模小且竞争力不高;“少”是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系统有待完善;“难”是低空空域开放缓慢且管控能力弱;“散”是应用场景单一且专业人才欠缺。
二是缺失低空基础服务设施。截止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飞行服务站32个,已有27个正式纳入民航空管运行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目前陕西省境内榆林市有A类飞行服务站1个,西安市有B类飞行服务站1个,全部接入民航西北管理局空管系统。宝鸡市当前没有通用航空活动相关的低空飞行服务站,不具备低空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未建立低空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导致宝鸡地区的低空资源整体利用率偏低。
三是全市行业发展动力不足。宝鸡市当前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空白阶段,目前全市低空经济存在产业链缺失、高新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合作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
四是未制定地方配套法规。宝鸡市关于无人机管理仅有《宝鸡市民用无人机管理暂行规定》(宝政办发〔2017〕68号),目前关于地方低空经济发展配套法规也处于空白,因此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重要。
五是产业扶持政策不明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航局等部门共发布超过60个涉及低空经济产业相关政策文件。2023年全国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累计发布20多个市级产业规划、指导意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经调研分析,宝鸡市现缺乏明确的低空经济产业扶持政策。
三、应用场景建设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低空经济。报告提出,2024年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我国低空经济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低空经济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应用场景”就是为科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打造一个真实的应用示范平台。
(一)融合应用场景建设,推动低空经济稳步发展
从应用场景入手,立足于产业融合实现系统创新,推动宝鸡市县两级低空经济稳步发展。通过“低空协同无人机物流配送”和“氢动力无人机应急物资配送”应用场景建设为目标,打造宝鸡地区“氢能源+低空经济”示范性成果。提升场景化应用能力,将高端装备制造、氢能源技术应用、5G通信、北斗导航、大数据、AI智能、无人驾驶、工业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融合引入宝鸡地区,借助宝鸡关天副中心城市的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具备无人化、智慧化、清洁化特点的“空地协同低空物流配送场景解决方案”。一是有助于促进地方就业和提高税收;二是为当地打造多个全国领先的氢能源、低空经济示范性应用场景;三是实现当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二)规划低空协同物流配送,抢抓新质生产力机遇
在宝鸡地区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中,优先从市区段至东高新选址渭河沿线公园进行三期建设规划,提供“低空协同物流配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由多旋翼无人机、空地协同转运装置、轮足式机器人、5G通信网络及大数据技术共同构建。通过空地协同模式,适用于同城配送、小件外卖、应急配送等场景,实现20km范围内点对点入户送达。按照3公里为半径的服务圈评估,人工正常配送是30分钟左右,但采用无人机配送可缩减至15分钟左右。与传统人工配送进行对比,无人机物流配送具有快速高效、节省成本和低碳环保等优势,体现出低空协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效率提升。
(三)创新推进应急物资运输,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宝鸡地区5G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下,提供一种低空运输应急物资的解决方案,主要由氢动力无人直升机组成的载重飞行平台。对比续航能力是锂电池的3-4倍,保持载物飞行可达2.5小时,适用于低温、高海拔、长距离等区域内的应用场景。选取“眉县太白山应急物资配送”、“同城医院急救物资运输”、“县域农副产品低空物流配送”场景开展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满足救援物资、医疗用品、急救血液、蔬菜水果等航线运输。可在零下30°低温环境完成高效配送,实现氢动力无人直升机耐低温、长续航、高效率、零碳排放等优点。
四、对策建议
(一)科学培育低空生态,加快产业集聚和创新。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宝鸡全市四区八县当前要科学规划,培育形成“制造、共生、转化、应用、服务”一体化的雨林型发展生态,加快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和壮大,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大力开发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各级部门要构建联动协同机制,形成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规划低空创新产业园,制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低空经济发展产业园区,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综合配套体系。充分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宝鸡投资。依托凤翔民用机场载体建设,利用宝鸡地区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便捷等工业优势,建设宝鸡低空经济产业园,统筹布局低空产业链。培育发展航空新材料、通航整机、通用航电、零部件、卫星终端、有人机、无人机、飞控系统、螺旋桨、低空运营等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制定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完善科创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创建无人机科普培训示范基地;为增强企业科研能力,提升国防科技保障、军民融合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等夯实基础。
(三)建立低空服务站,强化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协会监管、企业参与”机制,由市发改委总体牵头,采用“政府出资+民航指导+公安执法+协会辅助运营”的分级监管模式,建立有效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建立宝鸡地区首个具备有人机和无人机管控为一体的低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飞行服务系统,集成传统通航有人机、大中型无人机、行业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等用户需求与运营功能,提供任务审批、飞行计划、航空气象、航空情报、飞行情报、警告及协助救援等“一站式”服务。
(四)强化钛产业链集群,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宝鸡钛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和跨界融合,强化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的钛合金制造、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及配套产业,鼓励企业发展科技创新试点示范,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抢占行业高地,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培育宝鸡低空经济行业领军企业。
(五)打造无人机产业融合,建设应用场景标杆。积极打造宝鸡无人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行业应用类无人机产业集聚区、无人机+应用模式与产业融合示范区,不断推动无人机在宝鸡地区“飞起来”和“用起来”,通过开放场景促进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努力建设无人机应用场景“宝鸡标杆”。根据宝鸡地区产业基础和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无人机产业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方案》,构建形成“四个一”工作模式,即一套机制抓统筹、一张清单汇需求、一个平台做运营、一个系统管飞行,推动全市无人机应用场景开放,为无人机起飞铺平跑道。持续推动宝鸡市无人机产业的应用场景向更多更广领域延伸,长效发挥新质生产力工具的作用。
(六)修订完善地方法规,确保低空经济安全。目前宝鸡对于低空经济发展相应法规处于空白,建议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围绕“飞得好、管得住”的要求,加快低空空域管理立法进程和标准制定,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安全。
(七)丰富低空经济业态,开通多用途立体航线。加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低空经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保障全面提升。从公共服务着手,大力推进“低空+”行动,围绕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旅游消费等领域创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低空经济业态。根据宝鸡地形条件因地制宜,立足于辖区渭河沿线生态公园,设立东西双向主航线,联动辐射渭河两岸南北经济带。
(八)助力低空物流配送,满足高时效配送需求。推出同城即时送无人机物流服务,通过“即时响应+无人机运输+上门送达”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同城高时效运输服务。大力发展物流无人机配送场景,开通一批物流无人机配送航线,支持头部物流配送企业开展涵盖商务闪送、快件转运等物流无人机配送业务,构建市县两级低空物流网络。
2024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