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张 英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通过对低空空域这一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的转化,未来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资源,必将成为我国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政策文件,加快规范低空航空器飞行安全管理。然而,培育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强化政策法规、空域开放、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关键要素协同,尤其是亟需加大低空空域开放利用,提升低空空域管理水平,打造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更好支撑壮大低空经济发展规模。 1、政策法规尚不健全 低空经济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缺失及滞后等突出问题,如低空飞行器的技术标准、应用规范、飞行规则等不够清晰,低空监管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等。 2、管理机制缺少创新 目前低空空域管理机制仍沿用传统通航管理相关思路及方法,空域开放范围有限,飞行审批流程繁琐,缺乏市场化服务主体,不适应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要求。 3、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低空飞行需要建设“四张网”:设施网包含分布式起降点等;空联网包含低空感知与通信等;航路网包含空域航路、3D数字地图等;服务网包括低空飞行服务与监管系统等。以上新基建的不足限制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4、关键技术亟需攻关 低空航空器在飞控、传感器、动力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存在“卡脖子”现象,面向未来无人自主飞行的人工智能算法有待自主掌握,运、管、服、用平台系统等尚未建立。 5、场景开发缺乏动力 低空多层次飞行相关应用场景开发相对薄弱,以农林牧渔等传统飞行作业为代表的市场增长缓慢,市场主体开展场景应用仍依赖于财政补贴,市场内在驱动力有限。 1、加强低空经济顶层设计 国家层面统筹制定低空经济产业政策规划,加快研究低空空域管理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因地制宜,推进具体政策落实,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和标准体系,明确参与方责任与权利,试点支持上海联动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家级培育发展低空经济试验区。 2、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以安全为底线、红线和生命线,国家部委加大对地方相应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指导,建立地方低空空域专业运行服务中心,优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加大改革试点,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积极探索有人与无人空域融合运行模式,提高低空空域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低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规划通讯导航、充电储能等新型专用基础设施,聚焦建设低空飞行“四张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提高空域资源供给能力,支撑具有“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特征的低空飞行活动。 4、加大低空航空器研发力度 加快培育研发、制造、服务相关领军企业,聚焦发展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通航飞机等重点整机产品,强化产品到服务的端到端数字化建设,抢占低空经济产业链高地;加强科研机构、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创新解决科研人员激励、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加快打通工程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5、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 建议以上海部分区域为试点 ,加快开通城市陆上航线、城际陆上航线、江河湖海水上航线,逐步推广社区配送、城际物流、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联动长三角区域,规划覆盖华东的“100公里30分钟”低空智慧网络群,打造常态化海岛无人机物流等商业航线,建设国家级民用低空海岛物流场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