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清华大学特种动力研究中心成立
2016年 清华大学特种动力研究中心 更名为 清华大学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
2024年1月 清华大学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 更名为 清华大学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
车辆与运载学院下属的清华大学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2012年,经清华大学专项办同意,由汽车工程系批准成立的研究中心。前身为清华大学特种动力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后,按学科方向组建了由汽车系、热能系、航院等相关院系教师组成的跨院系模块化创新团队,面向特种装备和无人机等动力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有组织的创新研究。
2016年更名为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中心主要基于汽车电动化的技术及产业基础,以电动涵道风扇推进技术为核心,进行涵道风扇无人机和飞行汽车等的技术攻关与产学研合作研究。
通航中心主要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发动机、电推进和智能交通等汽车与通航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跨界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重点进行新能源飞机、飞行汽车、空地协同智能交通等通航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军民双向转化应用研究。
通航中心研制的我国首架电动涵道风扇无人机参加了2016年第二届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展,张高丽、李源潮等领导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突破创新体系按行业划分界限,跨领域交叉创新进行通用航空技术研究的做法。
清华大学通航技术研究中心,基于智能化交通与能源互联网、空地人机协同的飞行汽车,将是未来通用航空发展的愿景。通航中心围绕这一愿景而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通用航空技术相关新兴交叉学科方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国际一流人才基地和科研机构。
清华大学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创办玮航科技公司。公司致力于为城市空中高效出行飞行汽车提供动力推进技术支撑,优先面向应急管理领域痛点问题开展业务,为人们安全居住提供解决方案。
2024年1月10日,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务会议决定,“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更名为“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
飞行汽车正在开启低空智能交通的新通航时代,是低空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抓手,已成为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飞行汽车的电动、垂直起降和智能推进三大基本特征均以动力为核心,动力决定了飞行汽车能否飞得起来、飞得远和飞得安全。发展飞行汽车,动力须先行。
研究中心之后将突出中心在飞行汽车动力技术方面的汽车与航空跨界融合研究特色,有效发挥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新能源动力技术研究的学科及行业基础优势,聚焦飞行汽车对新能源动力的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智能、低成本(“三高一低”)发展需求,联合国内外相关优势单位开展飞行汽车动力技术专项研究,力争将中心建设成为飞行汽车动力技术相关新兴交叉学科方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国际一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学术机构。